南極的資源
南極是個很低調的大戶,從表面上來看,那裡一片荒瘠;但往它深處看去,簡直是一個豪華級的巨大寶庫。世道輪回、滄海桑田,凡是現在荒涼的,以前都興盛過;凡是現在興盛的,以後也必將荒涼。都是同樣的道理。由於目前南極大陸在巨大的冰蓋覆蓋和掩護下,直接的地質勘探十分困難,只有透過遙控探測技術等,才能獲取冰帽之下的南極大陸資源的資訊。從目前來看,只有少數的蘊藏被發現,但即使這些冰山一角式的初步發現,就足以證明南極的資源儲備之豐富與浩瀚。
煤: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在南極,總儲備量5000億噸,主要蘊藏在縱貫南極山脈之中,那裡是二疊紀時候形成的煤田,礦脈位置很淺,而且是高品質的煤炭。在維多利亞地一帶也有大面積的煤田。
石油和天然氣:南極大陸周邊的7個沉積盆地,包括羅斯海盆、威德爾海盆、阿蒙森海盆、別林斯高晉海盆、普裡茲灣海盆、維多利亞海盆、威爾克斯海盆,石油儲藏估計有500億-1000億桶,天然氣儲備則達到3萬億-5萬億立方米。
可燃冰:南極可燃冰的儲量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。一旦可燃氣成為實用能源,南極的能源價值就更加提升。
水:南極是個巨大的天然“冷庫”,也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。南極冰蓋的總體積超過2500萬立方公里,占世界總的冰雪量的90%。折算成水,南極擁有地球上淡水儲量的75%,也占世界總水量的2%,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,地球平均海平面將升高60米,給我們解渴的水龍頭,或者淹沒我們的大洪水的閘門,實際上都最終掌握在南極的手中。
生物: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資源極為豐富,比如1980~1990間的兩次大型的國際南大洋海洋生物資源調查結果顯示,南大洋中蘊藏有15億噸的磷蝦資源,是地球上海洋生物資源量最豐富的地區。除了南極生態系統的自然攝食和消耗外,理論上人類每年可從南大洋捕獲十分之一,即1.5億噸的磷蝦資源量,且不會影響南極的生態系統平衡。這一捕獲量相當於目前全世界海洋水產品的2倍。所以,可以將南極磷蝦資源視為一個巨大的源源不斷再生的蛋白質倉庫。
金屬礦藏等: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,包括鉑、鈾、鐵、錳、銅、鎳、鈷、鉻、鉛、錫、鋅、金、銅、鋁、銻、石墨、銀、金剛石等。主要分佈在東南極洲、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。如在東南極大陸的查理斯王子山脈(Princess Charles),發現巨大鐵礦帶,常180公里、寬5-10公里,厚數百米。有趣的是,在相同經度的北極,也存在差不多位置和儲量對稱的世界級大鐵礦。東南極的因德比地到威爾科斯地之間的地區也有大量鐵礦儲備;在杜福克山群(Dufek Massif),發現了鈽及鎘礦;在喬治五世海岸,蘊藏有錫、鉛、銻、鉬、鋅、銅等;南極半島中央地區有錳和銅礦;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、鈷、鉻等礦;桑威奇島和埃裡伯斯火山儲有硫磺。
之所以礦藏儲存多在東南極大陸,是因為東南極大陸與西南極大陸在地質上截然不同。東南極大陸是一個穩定的大陸,擁有古老的地盾,距今約30億年;而西南極大陸是由若干板塊組成,是一系列不穩定的群島組成,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。任何儲存都需要時間的代價,礦藏其實是一種時光的產物。就像我們手邊的任何物件,只要能保存下去,幾千年以後,都會成為彌足珍貴的文物。
南極的地質特徵增加了發現礦藏的難度,也增加了南極資源的安全程度。世界各國之所以能在《南極條約》同意限制南極資源的開發,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這些資源難以開發。比如南極大陸的礦脈被深埋在冰帽之下,開採的技術難度很大;又比如海洋鑽探一般是在200-300米的大陸架地區,而南極大陸架的水深卻有500-600米,羅斯海大陸架更深達800米。那些不應該做的事,只有在不能做的情況下,才會為人們選擇不想做提供道德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