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極的山脈
南極的地貌,山脈眾多。縱貫南極山脈(Transantarctic Mountains) (也有譯作橫斷南極山脈的)像喜馬拉雅山脈一樣穿越南極大陸,此山脈產生於5億年前寒武紀-奧陶紀的造山運動,質地是花崗岩、砂岩和粒玄岩,綿延3000公里,通過海底山脈,還可將南極半島--南奧克尼群島--南桑德韋奇群島--南喬治亞島--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連成—個蟠龍式的連續相接的山系。縱貫南極山脈上接威德爾海,下銜羅斯海。其靠近威德爾海的部分一般被稱為埃爾斯沃斯山思山脈(Ellsworth Mountains),以發現該山脈的美國探險家命名。南極最高峰文森峰(Vinson Massif,4897米)就在此處。流經縱貫山脈的最為有名的冰川是彼德莫爾冰川(Beardmore Glacier),相當於連通東、西南極大陸的一個關隘,斯科特前往南極點時就是經過此地。
在七大洲的最高峰中,亞洲第一高峰珠峰(8844米)無疑排名第一、南美洲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峰(6964米)排名第二、北美洲第一高峰麥金利峰(6194米)排名第三、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札羅山(5895米)排名第四、歐洲第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(5642米)排名第五、大洋洲第一高峰查亞峰(5030米)排名第六、文森峰排名最後。文森峰雖然海拔並不高,但卻是最後一座被征服的七大洲第一高峰,1966年12月17日,一支美國登山隊首次登頂文森峰。第一個登頂文森峰的中國人是1988年的李致新和王勇峰。此後,鐘建民於1997年等登頂,次落、劉建、王石在2003年登頂,金飛豹等在2006年登頂,魯曉華、曹竣、黃春貴在2010年登頂。